2024-04-25-星期四
◎PChome │◎YAHOO │
 

擁抱台灣靈魂 創造海洋觀光島嶼特色
【台灣觀光論壇─四面環海與台灣觀光】

(記者劉懿萱採訪整理)
林志穎:「其實,宏觀的思考,台灣本就是個大離島,擁有豐富的民情文化,四處都有觀光資源,何不從整個面向發展,試想很少有一個國家,從海洋到深山,只有短短的距離,例如台中港到溪頭大約只需要1.5小時。外國人想要的海洋的感覺、沙灘的風光,全世界都可以找到,所以應該強調台灣海洋文化的特色,結合各鄉鎮自有的風土民情,發展出獨特的台灣海洋觀光路線,讓外國人喜歡親近台灣,認識台灣。」

以下是林志穎先生(現職溪頭明山森林會館總經理、妖怪村村長)的訪談全文:

台灣人的印象中,一想到海洋就想到墾丁,但是台灣發展海上旅遊行業並不發達,相對於外國著名的印尼峇里島、菲律賓長灘島、馬爾地夫等標榜海上旅遊景點,我們究竟欠缺什麼?值得好好探討。就市場客群而言,台灣的海洋活動,只有年輕人的水上摩托車,就是少了一點:享受藍天、海洋、SPA自由自在且愜意的氛圍,這是因為台灣的飯店、度假村受限土地,只能蓋成水泥高樓,在國外熱門搶手的是villa、管家、SPA服務,而且消費金額不高,因此大家想到蔚藍海岸,就會先想到國外。

土地取得成本太高,人力工資也偏高,種種因素使得台灣的飯店,要達到國外水準太吃力。國外能享受悠閒,是因為他們壓榨勞工,工資相對便宜,如果我們能請便宜的外勞進來工作,或許就能享受物超所值的服務。勞工政策應該要改變,讓台灣本國和外籍勞工的工資可以脫鉤,其實不管在哪個行業,這個政策都勢在必行,也可以如同製造業,用專案申請進口外勞的方式進行。

政府單位早該正視這個問題,台灣本來就是民族融合,一些基層工作如房務員等讓外勞做;領導階層則由台灣人做,同時把本國的工資提高,才能讓企業留住人才,常常專業領導職缺請不到人,就是因為工資不夠優渥,有些人主張薪資脫鉤,會在世界人權組織中抬不起頭,請問為何香港、新加坡可以做得到?所以我們應該要順應自由市場操作。

台灣面臨多元複雜的環境,墾丁及花東海岸,根本做不到像美國邁阿密海灘的規模,每當有新的開發案,除了得經過層層關卡,還動不動被批圖利,更有環保團體的抗議,只能說做事難;批評簡單。當然環保一定要做,但在此議題下需要有轉圜空間,而不是拿避免過度開發當藉口。

台灣的土地太小,海灘區、工業區、商業區的界定不明,漁市場也沒有淨化,在基隆搭麗星郵輪,會聞到濃濃的魚腥味,我們要的是海洋風味,不是被汙染的氣味,國外漁港的環保值得學習,改善空氣、環境與地下道水源的汙染,做到沒有魚腥味,就像麗星郵輪到達石桓島、沖繩時,吹來的清新海風,台灣海港環保建設,還有幾十年的光陰需要奮鬥。

再談到離島觀光,有一個尚未開放的景點是蘭嶼核廢料的觀光,頗具有話題性,另外近年來的博弈特區的確可行,開放觀光賭場設置本是順應人性,只是還要再等到2018年才發展,恐怕為時已晚。

其實,宏觀的思考,台灣本就是個大離島,擁有豐富的民情文化,四處都有觀光資源,何不從整個面向發展,試想很少有一個國家,從海洋到深山,只有短短的距離,例如台中港到溪頭大約只需要1.5小時。外國人想要的海洋的感覺、沙灘的風光,全世界都可以找到,所以應該強調台灣海洋文化的特色,結合各鄉鎮自有的風土民情,發展出獨特的台灣海洋觀光路線,讓外國人喜歡親近台灣,認識台灣。

屏東大鵬灣,近年來成功推展國際帆船賽活動,我的看法不一樣,帆船文化不是台灣本土文化,活動比賽完各自解散,無法永續經營。何不辦個「竹排節」,捨棄外國的白色帆船,讓蚵農在農閒之餘,利用專屬於台灣的竹排競賽,發展鄉村地方文化,這樣的活動才看得見台灣的靈魂,並讓台灣人能因此賴以為生。

將本地傳統庶民生活,發展成觀光的經驗,像是威尼斯水城、泰國的水上市場都是成功的案例,必須以人民賴以生存的生活方式發展,才是觀光。就像台灣特有的多神主義、廟宇活動和算命文化,甚至是「觀落陰」,都可以當作觀光賣點,讓外國人嘗試看看多神教的文化威力。

我覺得水路運輸也能發展成另類觀光。平日開車走蘇花公路到花蓮,雖然海岸線很美麗卻危險,還經常道路坍方中斷,何不改走海運,不但免去交通時間的無聊煩悶,更能體驗遊輪上,多元化的娛樂設施,經過公海時又能賭一下小試身手,讓遊客從海上欣賞台灣。觀光,就是要有趣!#102.05.24.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