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
 
2024世界原住民族旅遊高峰會 高雄開幕
手速快搶 澎湖跳島自行車嘉年華活動開跑
螢光飛舞 南投濁水溪生態藝廊賞螢趣
英勇事蹟 北觀處邀集野柳國小師生獻花致意
大鵬灣帆船生活節4月玩翻海陸樂園
台灣燈會世界蘭展 百萬人潮湧進台南
台中東勢新丁粄節首推超吸睛「雙層巴士專車」
北市15間宮廟響應2024台北燈節
2024年東北角曙光專車迎新
《旅讀農村Ⅱ》 譜永續農村新願景
秋季最大賞花盛典 新社花海暨台中國際花毯節
南投露營嘉年華25日國姓橋聳雲天綠雕園區登場
漫步雪花白的山林步道 再享海洋溫泉星級美饌
二水國際跑水節 縣長王惠美:體驗彰化二水之美
ITF台北國際旅展 熟悉的味道 彰化最對味
快來與臺北大縱走一起「芒」享受秋日美景
「2023草嶺古道芒花季」詩意登場
雲林縣縣長張麗善開箱古坑樟湖十字關露營區
集結70攤花東縱谷與東海岸創新主題旅遊
悠遊山林不迷路 台中市大坑東側登山步道再升級

 

 

 

 

 

 

 

 

 

 

 

 

 

花蓮東海岸 米粑流濕地藝術季重現
 
【記者郭襄陽花蓮報導】暌違五年,米粑流濕地藝術季於106年7月1日再度開幕,本年度藝術季係以「互助而後美好」為主題,活動理念係從里山精神出發,以水梯田為舞台,藝術做為橋樑,結合環境復育及美學表現,透過藝術看見人對土地的認同,由藝術敘說「社會-生態-生產」的互助關係,傳遞水梯田濕地復育的重要性及生物多樣性之美學價值。

此次邀請11件充滿生命力且與大地緊密融合的藝術作品,將於花蓮豐濱鄉港口及復興部落展示,林務局及花蓮林區管理處歡迎大家親自感受與山海結合的環境藝術。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原本遍布著大面積的阿美族傳統水梯田,連綿在山、海之間,為東海岸獨特的文化地景,因民國70年代開始逐漸休耕,使自然與文化地景和諧共存的景像不復見。林務局自民國99年起與部落居民舒米•如妮等合作於該地推動水梯田生態復育,並以「海稻米」作為梯田復耕之稻米品牌,且應用部落傳統作物之大葉田香、輪繖草等開發文創品,提升農村生產價值和文化價值。

這段由該局與部落居民合作,將水源引回田區,回復友善農業生產及特色文化地景之過程,喚回部落居民珍惜自我土地的意識,其故事被改編並拍攝為電影《太陽的孩子》,於104年7月上映,獲得社會好評,其電影主題曲「不要放棄」亦獲105年金曲獎原住民最佳歌曲。

林務局基於港口部落水梯田的生態與景觀逐漸回復,為讓人們重新認識港口部落豐富的生態、文化、藝術底蘊,特於民國100-101年辦理「水梯田濕地生態環境裝置藝術展與音樂季」,邀請在地藝術家進行環境藝術創作,將水梯田復育與原住民土地倫理之理念推廣給社會大眾。

時隔五年,本(106)年度再度復辦米耙流濕地藝術季活動,期以濕地生態與地景為基礎,藝術美學為導向,藉由海岸阿美族的文化角度和生態觀,呈現石梯坪水梯田濕地多年復育的成果,並透過藝術找回部落的傳統文化,以及人對土地、對家的認同,重建部落里山、里海精神生活的樣貌。

該藝術活動總召集人舒米如妮表示:「米粑流(Mipaliw)是阿美族語「互助」的意思,邀請來自台灣各地的藝術家在駐村創作期間,和部落有良好的互動及協力創作,建立起深刻的友誼,非常謝謝大家給部落支持與機會,石梯坪復育區除了以友善環境的海稻米為名,更可透過藝術創作將讓地方展現更為多元豐富的景觀特色!」

一手推動港口水梯田復育計畫誕生的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對於部落的轉變,相當感動地表示:「約30多年前,還是學生時,至東海岸旅遊,對當時的水梯田美景印象深刻,可惜後來廢耕,因此五年前因應國際里山倡議趨勢,林務局與港口部落一同復育水梯田,還有花改場及東華大學等相關單位的陪伴,讓稻浪,海浪共美的文化地景,與藝術地景的結合,走出另一種永續生活的模式。本次藝術活動一半是在地藝術家,述說在地人和土地的故事,另一半的藝術家來至各地及國外,而激盪出更多的火花。」

「2017米耙流濕地藝術季」由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在花蓮縣豐濱鄉石梯坪及復興部落水梯田辦理,邀請9位國內藝術家,2位國外藝術家來到豐濱鄉港口部落、復興部落,呼應米粑流(MIPALIW互助)精神,以「大地美學」、「三生型態」、「生態旅遊」為基底,水田為舞台,藝術為媒介,「互助而美好」為核心價值進行駐村創作。11件藝術作品,分別是「輕輕落下的種子」、「謝謝你把我種下」、「minokay do!回家吧!」、「大地的臉孔」、「繫‧Kedecen」、「躲在樹蔭下吹吹海風」、「Daluan - 故事開始的地方」、「Ciyasepong」、「網洞捕獲」等,在花東沿岸的部落中,以體驗藝術之姿,敘說里山倡議「社會-生態-生產」的互助關係,傳遞落實生活美學。

林務局將港口部落水梯田的復育經驗延伸到東海岸復興、吉埔巒、靜浦等部落。以新社村阿美族復興Dipit部落和噶瑪蘭新社部落之聚落和耕地為例,兩部落皆位屬同一海岸山脈東側連結「山林-河川-聚落-海洋」的完整集水區內。105年10月間因為部落族人想要找回人與自然共存的傳統地景,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東華大學的倡議下,結合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及水保局花蓮分局,共同與在地阿美族Dipit部落和噶瑪蘭新社部落組成跨部門、跨社區、跨專業的協同經營平台,發起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平台。後續更邀請當地其他政府相關部門、學者專家、民間團體和綠色企業,以部落族人為主體,每月於兩部落開會,討論並完成區域短、中、長程行動計畫和分工合作項目。希望透過跨域治理模式,重新連結和增進區域「山林-河川-聚落-海洋」多元生態系對在地部落的供給、調節和文化服務功能,而在地部落從而更有知識力、社會力和行動力來守護新社村的「山林-河川-聚落-海洋」地景與海景。

即日起,11件藝術作品將於港口及復興部落展示,展期至10月31日遊客除了可以欣賞精采的藝術作品之外,亦可參加「撼動稻浪音樂會」、「MISALAMA來玩市集」與「行走部落輕旅行」,更多關於2017年米把流濕地藝術季,請上官方網站:http://mipaliwarts.com或Facebook搜尋「米粑流濕地藝術季」查詢,並可欣賞由當地部落青年拍攝的在地特色短片。2017/7/1



Copyright c 2009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